有毒的是食品還是人心?
大三通後 台灣已置身於大中國的環境下 這些毒害其實就在你我身邊
沒有消息 不是沒有 是誰來踢爆
因為台灣已無把關機關!!
2月12日中國河北石家莊法院宣佈,造成30萬兒童患病、6人死亡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主要企業之一的三鹿集團破產。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國二十個省的幾十名嬰兒在食用外資公司多美滋食品公司在中國大陸生產的奶粉後,出現鈣化性病灶和腎結石症狀。
造成這些嬰兒生病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非常清楚的一點是,無論是外資公司、合資公司還是中國公司,只要生產地在中國大陸,許多
人對產品的信任度就會打折扣。
這當然是一種抱有極大成見的偏頗觀點,但縱觀中國大陸近年來的食品和日用品的安全紀錄,也許就不難理解產生這種偏見的原因。
"中國食品危機"
2007年,美國發現中國產有毒牙膏和受污染食品,引起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中國製造產品的恐懼,一度把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視
為"有毒或有污染"的代稱。中國高級官員稱之為"中國食品危機"。
出口的產品尚且如此,中國國內有毒或者受嚴重污染的食品更是數不勝數,其中不乏駭人聽聞的例子:
用敵敵畏浸泡過的金華火腿、
劇毒高殘留農藥的"無公害"蔬菜、
用工業酒精兌成的致命白酒、
用甲醛泡制的水發食品、含有大腸桿菌、水銀
和砒霜的醬油,以及毒大米、毒粉絲、毒鴨蛋、毒豆芽、甚至毒淨水!
這是每一個在大陸生活的人每天必須吃必須喝的東西,即使腰纏萬貫、即使手握大權,也難保不受其害。
而且這些有毒食品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也許並不是立即顯現,而可能長期潛伏、後果嚴重,包括損害器官和癌變。
道德缺失
中國有毒、污染食品屢禁不絕的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是商業道德,其次是沒有嚴格的法規與監督體制。
儘管在1949年共產黨統治中國後,共產主義唯物主義成為國民的信仰
實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政策和推行市場經濟改革以來,
"金錢至上"幾乎成為大陸商界的通用準則,
再加上幾十年的無神論教育,充滿"大無畏精神"的中國人沖破了所有傳統的、現代的價值觀,
在一個道德無底線的環境中,努力使一輩子的脫貧夢想成真。
於是,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只要能賺錢,就是成功的企業家。
而用什麼方法賺錢並不重要,產品對顧客的影響就更不是成功者或者創業者們關心的事情。
但是如果有嚴格的法律和監督體制,以這類非法手段獲取金錢應當並非易事。
但在中國,法律雖然健全,行賄受賄卻不僅可以使法律成為一紙空文,還能使監督形同虛設,
其中包括本來應該代表社會良心的媒體。
當所有人都成為受害者
也許一瓶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不會讓嬰兒結石,也許一塊敵敵畏浸泡的火腿不會毒死人,
但每天每頓飯中的有毒成分加在一起,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大陸近年來癌症發生率的急速上升。
事實上,那些生產有毒食品的犯罪者,同時也是其它有毒食品和劣質產品的受害者。
有毒食品和污染產品並不僅僅只在中國出現,世界上很有國家都出現過類似情況。
因此有人用西方國家在資本積累階段的例子為中國目前不擇手段贏利的現象辯護。
但兩百年前的野蠻和欺詐,不應該成為中國轉型時期的"借鑒"和借口。
嚴格執法和健全監督體制可能牽涉到民主與政治體制改革這樣的話題,中國近期不太可能在這方面有大的起色。
而改善社會的輿論環境和公民的道德意識或許更為可行,也更為根本。
畢竟,如果沒有人心的改變,非但無法根治有毒食品,就是民主和法制也將變得不可期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