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非前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戴克拉克透過個人所屬基金會發表聲明指出,

由於政府拒絕核發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入境簽證,戴克拉克宣佈退出27日舉行的和平會議。

預定在約翰尼斯堡舉行的「2010年世足賽和平會議」(2010 World Cup Peace Conference),

主要希望透過南非主辦2010年世足賽盛會,讓全球關注世足賽的同時,也能讓足球消弭種族主義和排外意識。

但南非決定拒絕核發達賴喇嘛簽證後,原本與前總統曼德拉、聖公會大主教屠圖(Desmond Tutu)以貴賓身份與會的戴克拉克,

在聲明中指出,拒發達賴簽證對和平轉化為憲政民主國家的南非、對和平會議都是一大諷刺。

「戴克拉克基金會」聲明說,去年 11月,3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曼德拉、戴克拉克和屠圖,應主辦單位的請求,共同發函邀請達賴喇嘛

能夠出席和平會議,如今排除達賴,已和南非社會主張的負責、開放、言論和政治活動自由等原則相悖離。

聲明強調,南非不應用政治眼光決定誰應該出席、誰又不應該出席和平會議,戴克拉克希望南非政府改變這項決定,

與此同時,戴克拉克也和人在美國加州的屠圖取得聯繫,針對拒絕達賴簽證一事交換意見。



戴克拉克,弭平族群裂痕的智者

「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化。」但這句話,卻不適用在戴克拉克身上!


過去被稱為是黑暗大陸的非洲,至今仍難逃黑暗。因為,種族屠殺在非洲歷史上正不斷上演。

1994年,盧安達境內100萬人由於種族不同而被殺害;2003年,蘇丹亦因種族屠殺,超過30萬人死亡

,就連今日,2008年初,肯亞爆發「種族清洗」的仇殺,超過4百人死亡,7萬人流離失所。

然而,還是有智者能把黑暗大陸帶向光明。

南非前總統弗雷德里克.威廉.戴克拉克(Frederik Willem De Klerk)在1994年,不費一兵一卒就廢除南非50年來的種族隔離制度,

化解非洲大陸最難處理的根本衝突:種族。

1958年生於南非約翰尼斯堡的戴克拉克,靠著根正苗紅的白人血統,一路從國會議員、入閣擔任郵政部長、內政部長、教育部長與白人

閣僚評議會議長,最終,1989年,他擔任南非國民黨主席,並於9月,正式成為這個已實行40年種族隔離政權的新總統,而他,卻也是南

非最後一任的白人總統。

從1940年代後期,南非種族衝突日益嚴重,白人集團為鞏固統治優勢,實行「種族隔離」政策,黑人不能與白人交往,然而1960年代

開始,南非內部反對種族隔離政的騷亂和鬥爭日益擴大,加上國際社會展開對南非違反人權的制裁,迫使南非成為世界的孤島,而當時這

個國度,正由僅400萬的白人統治著2500萬的黑人與90萬的印度人。

1980年代中期,南非國內以曼德拉為首、為爭取黑人權益的力量不斷增加,同時又面臨白人集團不願放手的統治壓力,外面則有國際

社會強大的抵制力量,這三角勢力讓1989年上台的戴克拉克在天人之間拔河:

要繼續鎖國據地為王,以少數統治多數?還是呼應國際社會,打開權力分享大門,讓黑人參政?

戴克拉克選擇了後者。

就像三角形,戴克拉克置身於中心點,等於是被三方勢力所拉扯,但他卻也善於利用三角力量相互牽引的關係,逐步完成人類史上少見的

種族權力和平移轉工程。

首先,戴克拉克釋放黑人領袖曼德拉,逐步開放黑人參政權,並透過由領袖帶頭的秩序感,穩定南非多數族群蓄勢已久的反動勢力;

第二步,再藉由國際社會制裁南非種族隔離政策的高張壓力,讓白人統治集團不致於對黑人參政反彈過大。

最終當族群平等參政的呼聲蔚為主流之際,再廢除種族隔離政策、繼之完成南非新憲法的制定,

戴克拉克也等於是催生了一個完全民主的新南非。

過程中,戴克拉克最難的是,如何在三方勢力的拉扯中,還能找到站穩腳步的立足點?

因此戴克拉克與各勢力維持等距,保持中立、開放的態度,並透過由下而上、由外而內、先人民後政黨的方式,杜絕偽民主的現象,也

讓白人集團的黑手伸不進來,徹底完成南非民主化的最後一段歷程,最終不僅穩住南非政經情勢,更為自己與曼德拉博得諾貝爾和平獎

的殊榮。

其實,「權力是最好春藥」(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曾說的話),它可以讓人迷失、沉淪本性,因為權力是一旦享受就很難戒除的致命吸引

力,而當下正享受誘惑的戴克拉克最終卻甘於為人作嫁,擔任過去對手的副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減低白人集團對這個南非新民主

政府的反撲力道。

1996年,戴克拉克輔佐曼德拉二年後,宣佈辭去副總統一職,並於隔年退出政壇,不再倦戀權位。

他的下台可說是他一手主導種族政權移轉的必然結果,然而,那不是倉惶被迫的窘態,而是一種完成使命的優雅身段。

人都有享受權力的渴望,卻少有抗拒誘惑的能耐,所以,要當眾人擁戴的曼德拉容易,但要成為下台身影的戴克拉克卻絕不簡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lin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