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前提下的撤彈論 是說 --台灣首先得要同意認同一個中國立場 才有撤彈的可能

更白一點的意思是說--台灣如果同意被統一 中國才有撤彈的可能

衍伸的意思是說 軟著談 台灣可以放棄國家 當個區  不吃軟咱們中國硬著照幹 --用飛彈轟死你

欺與被欺 侵略與回歸

如果台灣被非中國的國家用飛彈指著鼻子 大聲嚷嚷說 "在一日(日本) 一菲(菲律賓)一美(美國)立場 才有撤彈可能" 台灣算被欺負 被侵略嗎?

台灣為何獨厚中國共產黨 ? 

 新聞圖片

大陸國防部新任發言人耿雁生昨天在「北京軍區」工兵團營區舉行的記者會上強調,為穩定台海局勢,減輕軍事顧慮,兩岸可就軍事問題適時進行接觸交流,

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方式推進。有關撤飛彈、軍事部署問題,可在兩岸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時候進行討論。

對於大陸國防部回應媒體提出有關撤除飛彈問題的答覆內容,陸委會方面以未見發言原文為由,低調表示無法發表評論,

但對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提議,該會認為,兩岸交流目前還是先以經濟做為主軸。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與國防部在解放軍成立八十三周年前夕,特別邀集中外媒體參觀北京軍區工兵團的國際救援隊。

四月剛接任國防部發言人的耿雁生大校隨後舉行記者會,他在本報記者詢問大陸軍方有無評估撤除福建沿海部署的彈導等問題時,作出前述說明。

 

耿雁生表示,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

大陸一直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商談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框架。

 

耿雁生在會後回應台灣媒體時指出,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所面臨的最大困難應是「一個中國」原則。

關鍵是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這項基本原則,包括撤飛彈、軍事部署等問題都可進行討論。

 

陸委會對此指出,兩岸兩會現階段正依循「先經後政」、「先急後緩」、「先易後難」等原則,為兩岸經貿往來及交流秩序的維繫,積極進行制度化協商,

以便在此過程中累積更多互信,並為將來進行「軍事互信機制」等議題的對話協商,奠定良好基礎。

 

陸委會強調,從前年五二○以來,我方透過協商、對話與交流,致力維繫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因此大陸當局必須放棄對台武力威脅及軍事部署,才能真正建立起和平互信的兩岸關係。

前總統陳水扁二千年上台時的二百枚,至今年底估計將高達二千枚,兩岸關係的緩和並未改變中國部署對台導彈的軍事威脅。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提出「一中前提下的撤彈論」說法,但解讀解放軍心態,可發現其中潛藏著要以武力統一台灣的帝國思想,

因為就中共當局的思考模式,可以討論撤彈問題,但台灣首先得要同意認同一個中國立場,接著必須要進入兩岸政治協商階段,然後才能討論軍事互信機制

而且是要討論有結果之後,最後才是撤除導彈。

中國搞那麼多心機,無非是要讓台灣一步步接受中國當局的擺弄,最後走入被中國統一的死路;

先以武力威嚇,再逼對手自動走上政治談判桌

中國在東南沿海部署中短程導彈及巡弋飛彈,因為在這個區域內的主權國家僅有台灣,針對性的部署極為明顯,

數量從一九九五、九六年的台海飛彈危機事件時期的四十枚左右,到前總統陳水扁二千年上台時已達二百枚,

而根據國防部今年提出的研究報告指出,預估中國部署對台導彈到二○一○年底可能達到一九六○枚左右,

數量可說是成長達十倍之多,即使是馬政府上台,對台導彈也是只多未少。

台灣部分人士倡言要求中國撤除對台導彈,誤認此舉才能換到台海和平,中國當局也假惺惺的回應,趁機拿這個做文章,

意在換取台灣及早與中國進行政治協商。

事實上,撤除導彈一事根本就是個假議題,因為導彈本是機動部署,今天可以後撤五十公里,明天一旦有需要,隨時可以前進部署一百公里;

今天可以撤除一百枚導彈,明天可視需要增加二百枚導彈部署。台灣如果落入要求中國撤除導彈的政治陷阱,反而會居於不利的位置

中共的 " 一個中國 "  說清楚講明白就是"中共統一台灣 " "中共侵略台灣成功 " 

如果不花一兵一卒 台灣 即可得之   還用得上飛彈嗎?

 如果台灣完蛋 那撤飛彈........當然不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lin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