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農產品進來  台灣農民的臉應該是"黑"了  




義大利流傳「番茄紅了、醫生臉綠了」的諺語,但即使知名的義大利番茄也難擋中國農產品傾銷

目前市面大量番茄食品的原料來自中國,讓義大利農民大喊生計堪虞。

義大利「新聞報」(Il Giornale)報導,中國出產的各種醬汁、食品原料罐頭,因為價格便宜、品質管控成本低,

近年在義大利市場的市佔率已經翻了好幾倍,使許多傳統重要農業區的農民忍不住跳出來疾呼,「我們都要餓肚子了」。

義大利農民葛拉索(Giuseppe Grasso)每天清晨五點起床耕種,他跟兩個兄弟繼承父母事業,

在福賈(Foggia)共同經營一個小小的農產品公司,過去生意一向不錯,但從去年開始虧錢,今年情況更嚴重。

福賈一帶是義大利生產番茄的主要地區,享有「紅色金子之地」的美譽,義大利超過1/3番茄產於此地。

葛拉索表示,他們的公司恐怕有倒閉危機,因為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賺的錢又幾乎入不敷出,

2009年每噸番茄售價是80歐元,今年降為70歐元,每公頃的生產利潤是6600歐元,生產成本是6400歐元,辛苦工作等於只能勉強應付開銷。

葛拉索說,造成問題的原因是中國番茄罐頭原料大量傾銷義大利,

食品企業覺得買這種半成品再加工,比買新鮮番茄從頭製作更方便,還可節省一半以上的成本。

「新聞報」報導,葛拉索的故事並非個案,統計數據顯示,近10年中國番茄罐頭進口義大利的比率暴增了272%

除了帳面顯示的正式進口數字,更多是以海運偷渡進來,到義大利再重新分裝標示成「義大利製造」,

因為歐洲聯盟和義大利法令只規定註明「產品包裝地」,未規定註明「生產地」。

相關單位統計,中國番茄原料製成的食品在市場佔了15%,這讓消費者難以抵擋,對真正採用義大利原料的製造者也很不公平,

因為中國番茄罐頭原料價格比美國罐頭便宜3成,比義大利罐頭便宜5成。

報導指出,位在羅馬的中國駐義大使館對此議題不願評論,中義商會秘書長魯伊尼(Alcide Luini)則說,中國確實對義大利傾銷農產品

但中國得以用廉價橫掃市場,是因為歐盟缺乏相關規範,他認為歐盟應提高中國產品進口關稅,不過需要和中國好好解釋,以免引發一波關稅大戰

報導說,中國低價農產品傾銷歐洲不只牽涉錢的問題,背後還有許多中國企業為了增加出口量,壓迫農民生產的人權議題,

歐盟應仿效美國制定法規,禁止壓迫勞動下生產的產品進口歐洲。 

蕃茄小檔案

雖然蕃茄是再普通不過的食物。但它身上還藏著很多有趣的“冷”知識。

  1.義大利美食善用蕃茄,讓人誤以為源自歐洲。其實,它的原產地是墨西哥,哥倫布第一次把蕃茄的種子帶到歐洲。

  2.多吃能減少傷口感染,因為富含抗氧化劑。

  3.可預防前列腺癌、結腸癌和胰腺癌,作用最明顯。

  4.有機蕃茄比普通蕃茄所含的番茄紅素高很多倍。

  5    蕃茄有穩定血糖和膽固醇的功效,因為蕃茄是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

  6.顏色分為紅、黃、橙、綠、紫,但是沒有藍色。

  7.罐裝的番茄汁要比新鮮的蕃茄營養價值高。因為市售的新鮮蕃茄都是在它尚未成熟時摘下,

               而製番茄汁的蕃茄則是熟透轉紅後才摘下加工的。

              此外,罐裝的番茄汁經過100℃的高溫殺菌,適合任何體質的人飲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lin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