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大高雄水災與其追究誰的責任,不如怪老天下太多雨了!」
成大水利與海洋工程系主任詹錢登指出,這次高雄地區總雨量達八百多毫米、兩百年來最大雨量,
無論下在任何一個都市,都一定會淹水。
詹錢登說,各都市排水溝大多只是五至十年的防洪頻率排水量,因為都市土地太珍貴、捨不得蓋大水溝、納水綠地。
高雄將提高為10年防洪頻率
營建署下水道工程處南區分處分處長林厚名指出,高雄地區下水道系統規劃,是以五年可能歷時一次一小時的暴雨強度作為設計基準
每小時可排水量為五十至七十毫米,未來將提升為十年防洪頻率,每小時的排水量可提升至七十到七十五毫米。
防洪頻率與河川治理
台灣河川防洪頻率設計分為200年、100年、50年、25年及10年5種類型。
全台24條中央管理河川為100年防洪頻率,縣市管理河川設計為25年,區域排水系統為10年。
淡水河系因為鄰近台北都會區,人口密集、政經地位重要,因此設計200年防洪頻率。
成大水利與海洋工程系主任詹錢登指出,外界傳的部分縣市排水防洪頻率可以到50年或100年,
指的是類似台北二重疏洪道等郊區的大排水系統,各都市排水溝大多只是5至10年的防洪頻率排水量。
高雄市區下水道排洪設計標準,則是根據5年一次防洪頻率,亦即每小時雨量上限79毫米。
此次連續6小時降雨則超過200年一次重現防洪頻率、即600毫米。
所謂200年防洪頻率,水利署官員解釋是從水文資料去預估該河川200年會遭遇最大的洪峰,
再從這個洪峰量套入公式去設計該河川每一個河段堤防高度。
堤防高度跟河道成反比,河道寬的河段,堤防可以稍低,以淡水河系板橋河段來說,堤防約7至8公尺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