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正」就是認識正體字,但「書寫」可以寫簡體字,
印刷體盡量用正體字,這樣才能和中華文化的古典書籍接軌
馬英九總統昨天建議未來兩岸在文字運用上達成「識正書簡」的協議,立即引發部分華語教學學者擔憂
認為總統這項宣示,等同要一向只教正體字的台灣僑教,開始接受「書寫簡體字」
恐將對國內教學造成連動性影響。 提議識正書簡 印刷字用正體
簡體字簡掉了什麼?
繁簡之爭,爭了50多年,形勢雖然有消有長,但誰優誰劣無定論,雙方往往忽略了一個本質上的問題,
中共的簡體字和歷代的簡體字是大不相同的。
但是很多人都這樣錯,積非成是,雖不滿意也免強接受了,但它缺乏六書的理路,只能在次要的場合使用,終究不登大雅之堂。
東漢靈帝時文學家蔡邕奏請靈帝,把五經刻石,立於京城太學門外,每天來摹寫的坐車千餘輛,可見當時錯別字簡體字之氾濫
有此石經為準,天下才又回歸正體。而中共的簡字與過去的簡字有何不同呢?
中共簡體字的特色
1、中共簡體是來自自卑與仇恨
漢字自倉頡造字以來,一直受中國人的尊崇,倉頡也在南北朝時入祀孔廟
民間寫過漢字的紙片,也不能隨意丟棄,必須集中起來,拿到「敬字亭」燒毀,
燒成灰還是不能當成垃圾,要收集起來,擇日誦經祭拜後再送水流,台灣保存傳統文化較多的客家聚落仍保有此風。
鴉片戰爭,清廷慘敗,民族自信崩解,知識份子起而改革腐敗的政治,另一些則改革文化文字。
政治改革屢屢挫敗,鬱憤之心、轉而仇視文化文字。清末民初,更加激烈。
錢玄同:「欲祛除三綱五倫之奴隸道德,當以廢孔學為唯一的辦法。」
「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的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解決。」
共產黨承襲這股自卑仇恨的思潮,共黨總書記,文字專家瞿秋白說:
「漢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最混蛋的中世紀茅坑。」
瞿秋白在毛澤東的指示下,對漢字的拉丁化、簡化,做了不少工作。
共黨文化旗手魯迅:「漢字是勞苦大眾的結核。」
「倘不除去,只有自己死。」等來等去,漢字沒有死,魯迅只好「自己死」。
這些充滿憤激、自卑、仇視的思潮,正是中共推行簡化的動力。
2、中共簡字意在消滅漢字進而消滅傳統文化
中國的歷史,多災多難,遺忘是痛苦中最好的選擇,中國擁有最久遠的歷史,中國也擁有最會遺忘歷史的子民。
回頭看一看,歷史不遠,簡體字不是中共的最愛。
正體字、簡體字都是中共要消滅的對象,只是時程的先後而已。
1936年毛澤東在延安說:「如果我們要創立一種新社會文化〈共產文化〉,我們非廢除中國方塊字不可。」
執政後1951年毛澤東指示:「文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的共同方向—拼音化。」
「在實現拼音文化以前,應先簡化漢字。」
「文字改革」,不是文字改進,革就是革命,革掉你的命,革掉他的命,革掉漢字的命。
那到今天為何沒有革掉漢字的命呢?
甚至到全世界設立孔子學院,推銷簡體字呢?
因為後來發現這種虛假的漢字—簡字,拿來作為愚民的工具,已經綽綽有餘。
3、來自政治高壓
過去的簡體字都是歷經久遠的年代,經過無數人的選擇淘汰,而留存下來,也許不合六書,但至少約定成俗了。
秦始皇「書同文」推行小篆禁絕與小篆不合的文字,
但秦始皇並沒有自己造字、改字,
少數政治人物,配合一些御用專家來定漢字的生死,違反文字自然之理,最後必遭自然力的反撲。
50年來,正體漢字無時無刻不遭受中共政治強力打擊,
幸好漢字歷經秦始皇、蒙古人、太平天國的打擊錘煉,、他堅韌的生命力都在適當的時機,
給這些暴君、土匪致命的一擊。殷鑑不遠。
4、反客為主
過去也好,現在也好,喜歡也好,討厭也好,簡體字一直生存在我們周遭,
但我們清楚,簡體是正字的輔助,補漢字的不足—難寫,但不能代替,
因簡體字缺乏秩序和內涵,用多了會亂。
漢字字體以草書最簡最快,為何沒有成為主流呢?
「草書三日不認主」,草書好寫但過了3天,連主人自己都不認得了,所以太簡了就容易混淆,就會亂了。
也就要靠繁化來平衡,繁字難寫,但有理有據,穩定性高,所以繁化也是客觀環境的需求
文化只要在進步中,繁化就無可避免。
牛津英文字典早已超過30萬字,還每天在增加,從何簡起?
從漢字的歷史來看
甲骨文約有4000多字。 秦代倉頡篇3300字。 漢代說文解字9,353字 唐代唐韻26,194字,
宋代集韻53,525字,明代字彙33,174字,清代康熙字典44,930字,依歷史來看有繁有簡,大趨勢是繁是簡呢?
中共簡體字簡掉了什麼?
1、簡掉了筆劃,也簡掉了精華
拼音文字以聲音來表達意義,去掉了聲音,拼音文字就像一條跳舞的繩子。
但漢字的筆畫,有其豐富的內涵,藥(應該是繁體字)字簡成「药」,筆畫是少多了
但中國古代以五音治五臟,以音樂治病的歷史也被減掉了。
買(應該是繁體字)字簡成「买」,也把以貝殼當錢幣的歷史文化給減掉了。
減肥沒有什麼不好,但把健康也減掉了,恐怕得不償失,
何況漢字真有那麽肥嗎?整體上他比簡體字輸入得慢嗎?
2、簡掉了穩定性字
現在英國大學生,很難看懂莎士比亞的作品,不是水準太差,而是拼音文字隨著語言在變化
現在的英國人和3百年前的莎士比亞講的話不同,文字也不同。
可是我們中學生能看懂1千年前的唐詩,1911年思想家梁啟超來台灣會抗日文學家林獻堂,
2人相談甚歡,傳為美談,一個講粵語,一個講台語,沒有翻譯怎麼談?
漢字筆談。漢字跨越時空的阻隔,是化解人類爭執最好的工具,他的穩定性千年不變。
楷書,正體漢字,自唐代定型到今天,努力去簡化的人,歷朝歷代都有,但真正簡化的很少。
因為漢字從甲骨文,歷經金文、大小篆、隸書的演變修正,到了漢代楷書已相當成熟。
所以到唐代定型以後能被簡化的已很少。
可以說相當完美了,其實楷書的楷,就是端正、楷模、模範的意思。
從甲骨文到今天,3千多年中有5次大改革。
中共從1956年正式推行簡體字至今50年也大改了4、5次,不知還要改幾次呢?
改來改去,遲早漢字會改成「汗字」,讓炎黃子孫汗顏的字。
3、簡掉優美的字型
漢字的穩重大方,加上歷代書法家的努力,漢字的內涵融入藝術的形式,成就了漢字獨特的書法藝術
日本把書法視為修身的課程,尊稱為書道。即使大陸的書法家,,也不願寫簡體字,可見其醜陋。
4、簡掉漢字的承傳與理路
漢字承傳數千年,走過風風雨雨的年代,始終屹立不搖。靠的就是豐富的內涵和六書的理路,
每一個字甲骨文、小篆、楷書,不同的書寫形式,但它卻一脈相傳,承先啟後
一個字有它的父母,也有它的子女。
但中共的簡體字往往是孤兒,甚至是怪胎,無論從甲骨文到楷書,都找不到它的父母
十幾億人在用,不用壓力很大,有需要我們也可以學,可以用這也不難。
但......別忘了,仿冒品再便宜再好用,它還是仿冒品,長遠來看,總要付出代價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