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投資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2007年投資50億美元於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時,

外界普遍認為這家美國投資銀行,在中國的業務將能夠領先對手。

《金融時報》報導,有了中國2,000億美元主權財富基金的加入,摩根史坦利以為有了幫助打開中國大門的管道。

不過最近這幾個月,Morgan Stanley在中國的相關業務麻煩不斷。

《金融時報》報導指出,Morgan Stanley因為和中國一家地方果汁公司的避險合約糾紛而被告上中國法院。

上個月,一名前銀行家以向中國最大的國有投資集團中信資源提供顧問時,將獲得的資訊進行內線交易,而被香港法庭判決有罪。

今年稍早,美國證管會開始調查Morgan Stanley前任中國不動產交易主管,其進行大陸的不動產交易時,

可能違反美國的《美國境外反貪汙法》(《US 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

本週,中國的卓越置業集團募資10億元的香港上市掛牌擱淺,打破了Morgan Stanley在亞洲經手公開上市從未失敗的記錄。

Morgan Stanley今年在大陸進行了一系列交易。公司是幾家國有和私人公司在香港上市大型募資的顧問,其中包括中國冶金科工的51億美元掛牌。

根據Dealogic的統計,Morgan Stanley在2009年大陸公司香港掛牌的成績僅小幅落後瑞士聯合銀行。

Morgan Stanley也是今年外國銀行承辦中國有關併購案的第一名,提供顧問的交易金額達125億美元。

雖然宣稱領先許多競爭者,Morgan Stanley和它的許多全球對手一樣還在建構它的中國版圖。

公司的中國業務是由孫瑋(Wei Sun Christianson)帶領,她是最被大摩執行長(John Mack)信任的人員之一,也是北京關係最好的銀行家之一。

孫瑋告訴《金融時報》,Morgan Stanley要在中國建立最廣泛的分支。

過去14年,Morgan Stanley穩定地取得大量在中國營運要求持有的執照,而且最近在北京開了一家商業銀行分行,

Morgan Stanley於2006年合併了一家小型的國內銀行,沒有對手曾經這樣做過。

不過,公司還缺少從事國內證券交易和對國內掛牌提供顧問的執照。

瑞士聯合銀行(UBS)和瑞士瑞信銀行(Credit Suisse)是少數持有這些執照的國際銀行,即使是主要對手高盛證券都是和當地的證券集團合夥。

Morgan Stanley還持有中國最大的證券集團中國國際資本公司34%的股權。

知情人士表示,最近幾個月大摩企圖將中國國際資本的持股加以分散,卻沒有成功。

公司必須在建立自己掌控的新合資券商之前完成股權分散。

英國法院拒絕聽證,告進中國法院

最近外國投資銀行和中國企業因為衍生性商品交易造成損失而出現僵持,Morgan Stanley也因為避險合約而被一家地方公司告進中國法院。

這個案子發生在許多國有企業賭錯匯率和商品價格方向後,北京欲收緊場外交易衍生性商品市場的敏感時機。

律師認為,雖然涉及的金額不大──只有人民幣數千萬元──在中國的法律戰可能拖長,而且使Morgan Stanley蒙受財務和名譽上的風險。

不過Morgan Stanley也許已經計算過對手的情況,提出訴訟的中國海升果汁控股公司是一家私人公司,相對於有政府和法院支持的國有企業風險較小。

案子在中國進行,是因為英國高等法院本月駁回了摩根要求與海升的爭議只在英國聽證的請求。

這個沒人注意到的判決強調合約上的「專屬管轄權」條款。

法官表示這個條款明確說明,任何訴訟應該英國進行只適用於摩根史坦利國際(Morgan Stanley International),

使得對海升提供避險顧問的子公司摩根史坦利亞洲有限公司(Morgan Stanley Asia Limited)適用於中國的法律。

法律專家認為,英國高等法院的這個判決制定了先例,可能在中國引發更多起大陸公司和外國銀行攤牌。

律師表示,這個裁示將迫使許多國際投資銀行收緊衍生性商品合約的用詞。

法院文件顯示,在香港掛牌註冊在開曼群島的中國海升公司,指控摩根史坦利亞洲公司「做出誤導性的說明而且沒有要中國海升注意這個交易帶來的危險。」

《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企業和外國投資銀行先前的衍生性商品交易持續爆發爭議,

摩根史坦利在倫敦控告香港掛牌的中國海升果汁控股公司,拒絕為避險合約提供擔保而追討2,600萬元。

海升也反控這家華爾街銀行在中國非法銷售避險合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lin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