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西方企業以為與中國共產黨政府妥協,即可任憑己意營運。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國政府不會滿足。」

                            

Google(12日)表示,因為一個來自中國的,針對其電子信箱Gmail服務的尖端電腦網絡攻擊,將考慮退出中國。

Google表示,在12月份發現這一攻擊行動,並相信「這些攻擊者的主要目標是進入Gmail(中國人權人士的)電子信箱」

根據至今的調查發現,Google相信攻擊並未成功。

在公司的部落格上,Google表示:

「僅兩個Google帳戶被侵入,獲得的資訊也僅限於帳戶開戶日期及郵件的話題(subject)等資訊,郵件內容並未被竊取。」

Google資深副總裁及首席法務長(chief legal officer)莊曼德(David Drummond)表示,

這些攻擊「讓我們作出結論,我們應該重新探討在中國進行商業運作的可行性。」

莊曼德還表示,Google還進一步決定,將不再願意繼續對Google中國網站的搜索結果進行過濾。

將在未來數週與中國政府討論,如何運行「一個在法律的範圍內未經過濾的搜索引擎」。

他說:「我們知道,這可能導致關閉Google.cn網站,甚至關閉Google在中國的辦公室。」

Google表示,至少20個其他大型公司也遭受類似的網絡攻擊。這些公司的業務範圍包括:金融、科技、媒體及化學。

莊曼德說:「我們已經採取了特有的步驟大範圍地分享這個攻擊行動的資訊,除了因為我們發現的證據有人權及安全的影響外

還因為這些資訊牽涉到了全球對言論自由討論的核心。」

此外,Google官員還發現,在美國、中國及歐洲的數十名中國人權人士的Gmail帳戶「經常地被第三者進入」。

這些帳戶最可能是透過所謂的「釣魚」(phishing)方式,被駭客竊取了密碼,而非駭客攻破谷歌的系統。

中國是少數被認為有可觀的網絡攻擊能力的國家,但美國官員仍然不願意公開地指控北京政府,

因為難以證明網絡攻擊的真正幕後黑手。

對中國人權人士的攻擊不斷增加,一般懷疑中國政府及其他為其工作的大批網軍。

Google於2005年在中國設立分公司並且購買在中國境內的伺服器。

當時Google違反了兩名創辦人的「不做邪惡」的原則,同意過濾搜索內容。

但Google與中國政府的網絡審查官員持續就何種內容必須被過濾發生爭執。

雙方的爭執在去年六月升級並公開化,中國政府指控Google網站提供淫穢作品,許多搜索結果被視為色情。

中國政府下令Google停止海外網站搜索。

但許多中國網民在部落格中表示,許多中國搜索引擎會提供同樣的搜尋結果,但只有外國公司被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點名。

同月,中國暫時封鎖了Google的Google.com及網絡郵件服務Gmail,一般認為這是對Google的懲罰。

國際輿論贊許

人權運動人士也因「Google」威脅撤離中國市場而歡欣鼓舞,

並盼這個案例將對為進入中國廣大市場而妥協的各企業發揮當頭棒喝的效果。

曾遭中國監禁18年,後流亡美國的異議人士魏京生表示:

「有些西方企業以為與中國共產黨政府妥協,即可任憑己意營運。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國政府不會滿足。」

人權團體「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讚揚Google的作為且呼籲其它公司傚法。

該組織人員表示:「我們很高興終於有國際性的網絡公司,意識到無法與像中國這樣的高壓國家持續合作。」

紐約時報援引人權觀察負責公司和人權項目主任賈納森的話說:

「對隱私進行跨國攻擊令人心寒。Google的反應(為其他公司)作出了一個榜樣。」

紐約時報援引專家的分析說,Google這樣的公司,除非完全和中國政府合作,徹底化為一個中國公司,否則,無法在中國市場成功

分析說,Google的成功是基於資訊的自由流通,而中國專制集團靠壟斷話語權和輿論導向權,

控制資訊流通而維持的,這二者的矛盾無法調和。

Google內部一些高級管理人員對Google在中國的運營方式也不滿意。

他們認為,遵守中國政府有關限制搜索內容的做法,和Google公司的座右銘「不邪惡」背道而馳。

分析:中美緊張關係或加劇

有分析稱:此事正值美國把矛頭對準全球網絡審查制度,可能導致中美緊張關係進一步加劇。

Google要退出中國市場消息出來後,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要求中共作出解釋。

希拉蕊在一篇聲明中說:已獲悉Google對相關指控的通報。

這些指控引發了非常嚴重的擔憂和問題。並期望中共當局做出解釋。

網路自由是奧巴馬政府外交政策的側重點之一。

Google對中國政府的強硬態度恰逢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即將在下個星期宣佈奧巴馬政府有關21世紀互聯網自由的新政策
 
Google公司在中國雇傭大約700人,其中很多人是高薪的軟體工程師,年營業額為三億美元左右。

紐約時報報道說,儘管Google在中國市場投入鉅資,但是Google在中國市場佔有率只有三分之一

在中國網路搜索市場最大份額的是百度公司,這家公司和中國政府享有密切的關係。

在台灣,Google一下,讓很多人很容易找到想看的內容

在大陸,Google常常無法搜尋到東西,是不太像Google的Google(谷歌)。

即使Google為了在中國發展取了個中文名字「谷歌」,並不會讓Google受到中國官方的歡迎,

因為「網路自由搜索」在現在的中國政治上仍是個禁忌

中國的自由

在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所詮釋的自由是在中國限制下的自由 

中國自由嗎? 

當然自由 因為用嘴巴說的自由。。。。。何處不自由!
(http://www.dajiyua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lin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