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中國的外國主管發現,他們與中方官員越來越難相處,越來越感覺被設計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最近實施了一些被西方人視為保護主義並讓中國企業有利可圖的措施。

西方商會的調查顯示,企業主管過去這一年越來越清醒,認識到在中國做生意不容易,而且越來越難。

中共政府已經提出十幾起的貿易案以限制進口,實施一系列偏袒中國公司措施,並且限制一些礦產出口以迫使跨國企業把工廠遷到中國。

中國和西方的高級主管和經濟學家認為,這種圖利中國人擁有的企業的政策,

是由經濟上的民族主義以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混合發展的強大組合所驅使。

部份中共國有企業備有說客,對國家政策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許多中國的高階主管先前是共產黨核心成員,他們主要考慮的是賺錢,而不考慮長期的國際政策平衡。

中共一直強烈批評其他國家限制中國出口品的反傾銷案件。不過,中共政府本身也快速地控訴其他國家傾銷,或是以低於生產成本出售貨物。

中共去年提出了19起反傾銷案,和美國並列第三大反傾銷案提出國,次於印度和阿根廷,不過超過歐盟。

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承諾,將盡快簽署世貿禁止政府採購招標上歧視外國的協議。多數工業化國家已經簽署了這份協議。

不過,中國一直沒有簽,這使其可以自由採取政策讓政府機構在發包時圖利中國企業。

在綠色科技這些領域,中國企業的優勢非常明顯。

國家控制的銀行大量提供接近零利率的貸款,給製造太陽能板這類清潔能源設備的中國公司。

而且在中國設立風力發電場的外資公司,不得出售碳排放信用給歐洲的企業,剝奪這些公司的數百萬元的收入,

不過中資的風力發電場卻可以出售這個額度。

去年秋天,中共商務部對於奧巴馬總統就中國輪胎徵收關稅的初步反應冷靜,而不是特別對抗。

不過經過中國互聯網聊天室和討論區一個週末的激烈交流、不滿中共沒有對抗美國之後,商務部發表強硬聲明,表示要調查美國汽車和雞肉的進口

中共操作方式的變化也推動了親中企業措施。

從90年代後期的軍方開始,逐步擴大到其他行業,共產黨逐步要其成員作出選擇:

他們可以擔任軍官或政府官員,也可以經營公司,不過不可以同時擔任政府和企業職務。

這一轉變意味著,通常是前政府官員或軍官轉為資本家的企業主管,更在意於公司利潤的最大化。

企業的影響力越來越明顯。北京重要部會附近的辦公樓內到處是說客。

他們通常是大公司的幕僚,而不是華盛頓K街(K Street)的那種獨立的遊說公司。

中國的企業主管現在對於他們不喜歡的政策會公開指示他們在北京的說客。

當商務部去年秋季開始調查美國的汽車和雞肉時表示,這是應中國競爭對手的要求行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lin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