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岸簽署銀行、保險與證券期貨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有助台灣產業?

中共建政後,外商保險公司被迫離開中國,自此缺席中國的保險市場50多年。

1998年有邦保險(insurer AIA) 看準了中國13億人口的龐大保險商機,

首先進駐上海,其後信諾(Cigna)、安盛(AXA)、安聯(Allianz)等十多家外商陸續跟進。

然而,據《商業週刊》12日報導,外商此時已從中國的保險美夢中驚醒。

首先,中國大陸的保費收入占GDP比重僅2.2%,遠遠落後台灣的13.6%與香港的9.9%。

此外,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今年6月底外商保險公司在中國的保費收入市占率僅4.7%,

較2007年的8%大幅滑落,外商的業績不進反退。

報導中說,外商保險公司在中國經營的第一個障礙是不平等待遇。

中國保險、平安保險等國內業者可在中國全境販賣保險,而外商只允許在特定的省市中銷售保險。

中美合資的海爾紐約人壽執行長班奈特(Gary Bennett)指責,「遊戲規則明顯不公平」,「有保護主義的色彩」。

 第二個障礙是,外資進軍中國保險市場必須與當地企業合資,

例如,加拿大宏利人壽(Manulife)與中國石化集團合作,英國英傑華集團( Aviva)與中糧集團合資。

由於多數出資的本土公司並非保險本業,對於需要十年以上才能獲利的保險經營認知差距頗大,

導致合資雙方在增資問題上常有歧見。

第三個障礙是資金運用。

由於中國的債券市場規模小、流動性差,外商保險公司往往必須透過關係才能在初級市場取得貨源,長期穩健的經營受到威脅

英傑華亞洲區總裁麥世盟(Simon Machell)認為,由於保險公司每份保單的存續期間長達25年以上,

這對外商保險公司在中國是「一個永續經營的大問題」。

保險業其實不需要簽MOU,就可以在中國設立子公司

簽署MOU,基於平等互惠原則,中國保險業者將來台分一杯羹,對台灣小型、較無競爭力的保險業者,勢將造成衝擊

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表示,台灣保險業去中國市場發展,合資家數只能一家,還是會碰到增資困難的問題

為此,金管會擬與中國協商、鬆綁增加合資企業家數。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王儷玲表示,兩岸將簽訂MOU,保險業其實不需要簽MOU,就可以在中國設立子公司。

不過,要注意的是,基於互惠平等原則,簽訂MOU之後,台灣保險業勢將面對中國保險業者來台競爭的問題。

王儷玲提醒,台灣保險業才剛經歷金融風暴,立時就要面對中國保險業者來台分一杯羹,

中國保險業者如果來台,勢必對台灣小型、或較無競爭力的保險業者造成衝擊,對這些業者來說未必有利。

實踐大學保險學系主任彭金隆也提出保險業者去中國市場發展的七道門檻限制,

包括合資門檻、准入門檻與監理限制等,他說,台灣的保險公司主管機關每兩年會例行檢查一次,

但是對保險公司到中國成立子公司,台灣官方監理確實有困難。

不只學者提出警告,壽險公會理事長賴本隊也說,台灣壽險業到中國去,除了有高門檻的限制外,

即使順利與中資合資成立壽險公司,初期虧損可能性高,若有增資需求,合資對象不增,就會產生經營僵局、影響業務推動。

賴本隊也重申,MOU一旦簽訂,意味中國業者也可以進入台灣市場,也不排除可能挾著龐大資金,以購併方式取得保險公司。

屆時,台灣業者除了面對本地及國際競爭對手外,未來還得面臨中國業者的競爭。

如此看來 簽了立即有利的是中國的保險業 他們將可以堂而皇之進入台灣

台灣呢? 如果簽不簽 對在中國的發展困境改善不大  反而衝擊國內自身的保險市場

慘的 除了業者之外 還有保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elinms 的頭像
    leelinms

    leelinms的部落格

    leelin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