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目前國內並無有關酪梨施肥試驗,因此須參考國內外報告。

一般所需要肥料,大致可比照柑桔類者酌量施給為宜。

在瘠薄之土壤情形下,除施化學肥料外,如能施給大量之有機質,則較為有利。

氮素是最重要,但卻最容易發生缺乏之元素。

大部土壤中之氮肥皆貯存於土壤有機質中,而在熱帶亞熱帶氣候情形下,有機質極易流失,因此氮素之經常補給就非常重要。

在佛州栽培酪梨,幼樹之施肥,採用低氮複合肥料,如4-9-3-1.5(氮-磷-鉀-鎂)肥料。

初植時施1 4磅,1個月後施半磅,然後在夏天雨季,每30~40天施用1次,此後每60天1次,每次施用量漸增,至年末時施量增3/4磅。第2年漸增為1.5磅。

定植5~6年後則每年用6-6-6-3複合肥料分3 次使用,每次約1.5磅。如分4 次使用、則每次約1磅即可。

酪梨之施肥與其他果樹最不同的,即不宜在根群分布內開溝施肥,以免傷害幼根。

施用時宜離幹約20~50公分處至樹冠垂直線處灑布均勻,施後稍微灌水。在南非全年施肥量如表2所示,可供參考。

酪梨定植後第1年內一般不必施肥,如有必要,氮肥及鉀肥必須最少分4次使用。

定植1年以後,氮與鉀肥施用時間為1月、6月、10月份分別各施1/3量,磷肥則在6月份1次全施。

在大量施用氮肥(尤其是氫氮化物)地區,酪梨生長易發生缺鋅,當葉內鋅濃度低於20毫克/公斤時,肉眼即可看出缺鋅症狀。

其初期主要症狀為枝條頂端葉片葉脈間變暗黃、進而葉子變小如羽毛狀、進而枝條枯死、果實變圓短

在國外為改善缺鋅可用濃度為1克/公升之硫酸鋅(zinc sulphate heptahydrate)噴灑於葉部。當葉中硼(Bn)濃度少於40毫克/公斤,即表示缺硼。

缺硼主要症狀為葉黃化、葉產生射洞(shot hole)、果實變形或凹陷。

為改善缺硼症狀,國外原則上每兩年以硼砂(Borax)水溶液(濃度為100毫克溶於100公升水中)噴撒葉部1次 ,

也可以硼砂撒佈於果園來改善,其用量為每平方公尺8克。

過量硼砂會毒害酪梨,故須小心使用,用量不可大於推薦量。

理論上植株所需施肥量應依植株營養、氣候及土壤等狀況而決定。

可利用葉片分析法測定植株各種元素含量,以作為合理施肥之參考,但因不同品種間其正常含量會有差異,故須分別建立標準。

如Embleton氏曾指出Fuerte酪梨葉片含氮最適合量為1.6~2.0﹪之間,如低於1.2﹪時,即呈缺氮,產量會遞降。

生產者每年最好請各地改良場作葉面及土壤分析,請其推薦肥料施用量,以便合理施。

樹齡 氯化鉀(克) 硫酸錏(克) 過磷酸鈣(克)
表2.酪梨全年施肥用量※參考
1年 41.6 133.3 94.1
2年 83.2 200 125.5
3年 124.8 333.3 156.9
4~5年 208 400 182.7
6~7年 291.27 666.5 219.7
8~9年 457.6 798.8 251.1
10~11年 582.4 999.8 345.2

 

灌溉

由於酪梨之根極需氧,故酪梨對於土壤浸水極為敏感,又在浸水狀態時有利於根腐病之發生,短時間內會造成根之大量死亡。

酪梨在開花結果期間對於乾旱也極為敏感,缺水易引起產量之降低

因此酪梨除在約12月份可保持稍乾燥以促進開花外,其他月份以保持土壤水份適中為原則。

灌溉方法可分畦溝灌溉、噴灑灌溉、點滴灌溉,其中以點滴灌溉可省水且讓灌慨水集中於根群附近,因而避免根群外雜草之生長,及避免根腐病傳播為害

依品系不同,其植株之耐鹽性不同,其中以西印度系者較耐,依次為瓜地馬拉系、墨西哥系。

在雨量稀少之地必須適當灌溉,灌溉用水中之氯化物應少於100 ppm,如多於250 ppm時,最好採用西印度系的根砧,以減少為害。

在乾旱季節,最少每1週灌水1次,但視土壤及氣象而有差異。

為監測土壤水分狀況,已決定灌慨時機,可於果園中地下30公分及60公分處分別安裝土壤張力測定計1支,

原則上當30公分處土壤張力測定計面盤讀數大於30 CB(centi bar)時,即須灌水,

當60公分處土壤張力測定計當讀數小於10 CB時即停止灌水,此種方法甚為簡便,值得參考採用。


圖15.酪梨炭疽病主要果實病害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斑點病(Cercosporapurpurea)

、以及蒂腐病等。

果實病害可降低果實品質,導致失去商品價值、減產而增加成本,而降低商品競爭能力。

圖16.酪梨蒂腐病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實,嚴重時亦可危害葉片。

罹病初期,葉片上會產生紅色至褐色小斑點,以後逐漸擴大,造成紅色至黑色大斑點。

其上有佈滿病原菌之分生孢子堆,嚴重時多數病斑互相癒合。

罹病果實上之病斑中央,會稍微凹陷,

若繼續處於潮濕之環境,粉紅色之孢子會出現於病斑處。

黑腐之半圓型狀病斑常深入果肉部位。

病原菌須藉由皮之傷口始能侵入,蟲害造成之傷口常成為病原菌侵入之途徑。

又果樹炭疽病之發生受環境因子影響甚大,因此炭疽病之防治除用藥劑防治外(請參考植物保護手冊),

其他防治措施,宜分別按田間及採收後2階段防治。

1.田間階段

(1)剪除內生或過密部之條。以便通風及照光

(2)開花前修剪病枝,枯枝、枯葉及清除樹上已感染之果實。

(3)防治害蟲如果斑椿象及東方果實蠅,毒娥等危害果實。

(4)採收套袋等作業時,須避免受傷害果實表面。

2.採收後階段

(1)採收之果實避免直接日照,以免果實過熱。

(2)果實採收後,使用推薦之殺菌劑噴施表面。

(3)果實採後至開始後熟之一段時間,應低溫預冷。但溫度不能過低,以免造成寒害。

(4)果實後熟進行期時,儲放場所溫度,會影響炭疽病之發生。一旦後熟開始,24℃以上有利於炭疽病之快速發展;而在16~18℃則可降低炭疽病之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lin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