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概 說

酪梨屬於樟樹科(Lauraceae),學名為Persea americana ,因其形如梨,果肉如乳酪,故台灣稱之為酪梨。

在大陸俗稱油梨、牛油果或黃油梨,日本人則以鱷梨稱之,英文稱之為 Avocado或Avocado pear。

台灣大學林樸 教授稱之為“幸福果”,以便大眾皆能聽其名而產生好感,而有利於行銷。

酪梨原產南美洲北部、中美洲及墨西哥。

中美洲之原住民已經享用了酪梨數千年之久,因其粗脂肪高,質地似奶油,故被稱之為「窮人之奶油」(poor man's butter)。

酪梨含11種以上有價值之維生素如A、C、B6、葉酸、高量礦物質及纖維素,所以營養學家視之為高滋養密度之水果。

在金氏世界紀錄中,酪梨列為世界上營養最豐富之水果,可說是『果中之食米』。

其含多量之不飽性脂肪,吃了之後具有減低血液中膽固醇,防止心臟梗塞之作用。

是一種低醣類,高能量之食物,故可推薦為糖尿病人的食物。

在1918年日本人自美國開始引入嘉義農業試驗支所(即目前之嘉義農業試驗分所)。

目前台灣酪梨栽培面積共約873公頃,主產地分佈於台南大內鄉、麻豆鎮、佳里鎮、及嘉義竹崎鄉等地。

主要栽培品種

  目前台灣主要栽培品種有下列幾種,其品種特性如下:

一、嘉選1號

普遍栽培於嘉義地區,果為卵形,成熟時皮色淡綠,後熟後皮呈黃綠。
酪梨
果皮厚,果重約300~600克,果肉乳黃,油分約為8~17﹪,產期8月初至9月中。

質感Q,味甘,但結果產量較不穩定。


圖2.酪梨品種:嘉選2號

二、嘉選2號

  普遍栽培於麻豆地區,果為橢圓形,
成熟時皮色亮綠,後熟後皮為紫紅,果皮厚,重約為250~750克,

果肉黃色,油分大約 4~6﹪。產期8月中至9月中。

質感較水性,須在生產季節後段採收才會有甘味。


圖3.酪梨品種:嘉選3號

三、嘉選3號

普遍栽培於嘉義地區,果為長梨形,果肩傾斜。

成熟時皮呈光滑暗綠,後熟後皮仍呈暗綠。

果皮厚而革質,易剝皮,果肉重270~720克,油分約13~16﹪,果味芳香。

產期8月中至10月初。

本品種如成熟度不足就採收,則果實靠果梗部易罹蒂腐病而腐爛(俗稱爛頭),進而延伸至整個果實。


圖4.酪梨品種:嘉選4號

四、嘉選4號

普遍栽培於嘉義及台南地區,果為梨形,皮黃綠光滑,皮厚。

果肉黃色,果重360~630克,油分8~14﹪,為目前最早生品種,產期6月中至7月中。

本品種因特不耐炭疽病,易裂果,故須做好炭疽病防治,才能有收成。

在通風不良較潮濕地方不宜栽培。


圖5.酪梨品種:清進1號

五、清進1號(俗稱長種)

普遍栽培於台南屏東地區,果為長形,成熟時皮綠且光滑,後熟後果皮呈暗紅色,皮厚。

果肉黃色,果重322~890克,油分4~11﹪,

為目前產期僅晚於嘉選4號之早生品種,產期7月初至8月中。結果及產量不穩定。


圖6.酪梨品種:清進2號

六、清進2號(俗稱紅心圓)

普遍栽培於台南、屏東地區,果為卵形,成熟時皮綠光滑,後熟後皮呈紫紅色,皮厚。

果肉黃色,果重300~870克,油分8~15﹪,產期8月中至9月中。

七、章安(俗稱竹崎早生)

  普遍栽培於嘉義地區,果為橢圓形,成熟時皮亮綠,後熟後皮為黃綠,皮厚,重約為320~590克,果肉黃色,

         油分大約 5.6~7.6﹪。產期8~9月。質感較水性,須在生產季節後段採收,味才會甘。

圖7.酪梨品種:章安
八、秋可得(Choquette)

  起源於佛州,果為卵形,果重680~1,140克,果皮光滑,成熟時果皮亮綠,後熟後果皮變暗綠或淡綠。果皮革質。

        果肉色黃而厚,味好且有甜味。油分8~13﹪ ,樹形開張,產期12初至2 月底。後熟果耐低溫儲藏。

圖9.酪梨品種:厚兒

九、厚兒(Hall)

  起源於佛州。果為梨形,果重 568~852克,果皮光滑 ,暗綠,皮厚。果肉綠黃,味道甘。

種子中等大小,與果肉緊貼,油分 10~16﹪ 。產期 11月初至1月底。

如成熟度不足就採收,易不正常後熟,致味不好且果實靠果梗部易罹蒂腐病而爛,進而引起整個果實爛掉。


圖10.酪梨品種:露拉

十、露拉(Lula)

  果梨形,有頸,果皮光滑,淡綠色,果重 398~682克 ,果肉白或呈微帶綠色之黃色。

種子大而緊貼果肉,油分 6~15﹪,味道好。產期為 10月初至2月。

後熟果耐低溫儲藏。質Q、味甘且有甜味。


圖11.酪梨品種:波露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elin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